小九直播杏彩体育 的联系电话

  “玉架山遗址是迄今考古发现的长江流域史前最完整的村庄,揭示了5000多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社会细胞、组织架构和分布景象,对于深入研究良渚文化、中华文明起源和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具有重大意义。”日前,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良渚古国都城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在接受余杭晨报记者专访时说,听说余杭经济开发区将采取有力措施,把玉架山遗址保护下来,并兴建玉架山遗址公园,内心感觉到很高兴。

  玉架山遗址地处余杭东部,西距良渚古国都城核心区约20余公里。玉架山遗址公园,就建在这个遗址上,占地面积约200亩。建设项目内容有遗址现场保护及复原展示区、出土文物陈列展示馆、省市区三级文物科技保护研究基地等。公园预计今年12月开工,2019年竣工。

  2008年10月以来,为了配合余杭经济开发区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余杭博物馆联合对玉架山遗址进行发掘,调查勘探面积总计约1平方公里,共发现由6个相邻的环壕围沟组成的良渚文化完整的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

  主持玉架山遗址野外考古发掘工作长达近10年之久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楼航说,目前玉架山遗址已发掘近2.7万平方米,壕沟内为人工堆筑的土台,土台上有墓葬、“砂土层”、居住址和灰坑等遗迹,共清理新石器时代墓葬490余座、灰坑22座,建筑遗迹10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各类文物6000多件,这中间还包括玉琮、玉璧、冠状玉梳背、三叉形器和朱漆柄石钺等高等级器物。这表明临平山西北部地带存在一个仅次于良渚古国都城核心区的较大规模、较高等级的良渚文化次中心区,为研究良渚文化的社会组织架构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和视野。

  玉架山遗址因其重要性获评“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此,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作出批示,要求认真做好遗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2012年11月29日,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博物馆等部门举行玉架山遗址保护工作协调会,明确玉架山遗址保护区块范围,具体为东至星河路,南至规划中绿洲路,西至规划中兴中路,北至五洲路。

  玉架山遗址地处余杭东部,西距良渚古国都城核心区约20余公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曾在玉架山遗址南面发现良渚文化水稻田的茅山遗址,西南面则是埋设了较高等级贵族墓葬的横山遗址。在玉架山遗址周边约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经调查和发掘的良渚文化遗址已有20多处;此外,在桐乡、海宁等地也发现良渚文化遗址。

  “这揭示了当年这样一种社会景象:良渚先民有一片一片的密集区,他们聚族而居,彼此相望;隔开几里地,中间有一大片荒地,可能不适合居住,或者以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尚不需要‘开发’。”刘斌说,这种社会景象一直延续、繁衍到今天,临平、塘栖等城镇就是这样慢慢发展形成的。

  刘斌说,从考古学角度分析,良渚古国都城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核心区,玉架山遗址是除了良渚古国都城之外比较高级的、重要的、密集的中心区。“这种社会景象或生活模式就像现在的首都(核心区)、省市地区级(次中心),中国社会就是这样延续发展下来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样解读玉架山遗址:这个小镇很神奇,一共由6个有围沟的村子组成,每个围沟之内的村子都是人工堆起来的高地,上边有房子,有墓地。单就每个村子规模来说,在良渚文化时期很普通的,一般村子周围是稻田。因为那时候水稻亩产只有百多斤,所以村子都不太大,人口不多,不然的话,周边的水稻田面积要求就太大,从住地到田头的距离就太远,很不经济。

  良渚时候的村子一般人口30-40人,两村间距大概1公里左右,整个太湖流域就是以这种密集分布的小村的形式开发的,这就是江南生活模式,5000年一直没变。而玉架山奇怪之处在于6个这种规模的村庄集中分布,彼此间有环壕相隔,说明有家族或大家族在联合的前提下的经济独立性。

  从聚落形态角度看,良渚文化有良渚古城这种国都级的大城,城里都是贵族和匠人,也有大量基本小村落直接从事稻作生产。而玉架山似乎处于中间的形态,周边似乎也未曾发现稻田,可能也不是农民。所以,很可能这是一种高于村落,低于都市的一种中间等级聚落。这种样本目前和良渚古城一样,还只有这一处,或者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从村落向城市发展的初期形态的样本。

  玉架山遗址首次发现了由多个环壕组成的完整的聚落,虽然目前尚未完全发掘揭露整个遗址,但从已发掘的情况分析,各环壕均有从早到晚的墓葬和房屋,说明这些环壕应是同时存在的。由6个环壕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聚落整体, 反映了良渚文化社会的基本单元和结构。

  刘斌说,玉架山遗址的发掘,第一次发现了由多个环壕组成的、最为完整的村庄,这种社会景象和生活模式不仅是良渚文化的首次发现,也是长江流域史前考古的新发现。这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历史,了解良渚文化社会的组织架构、社会细胞、组织单元、村庄规模及其人口数量、一个家族或氏族之间的社会关系等都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和视野。

  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认为,玉架山遗址由环壕形成的聚落模式,为研究良渚文化社会的组织架构、基本的社会组织单元提供了新材料和新视野,是良渚文化新的重要发现。

  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认为,玉架山遗址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唯一性,不在于环壕这一形态,而是6个环壕构成的聚落群。每个环壕内的墓葬,涵盖了良渚文化早、中、晚各个时期,而且在其内部已形成中心,有了初步的社会分化,有较稳定的社会形态,这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性质十分难得。

  “玉架山遗址最大的考古学意义在于,这种聚落形态的独特性,可以立体全面地理解良渚社会的结构复杂性,可以和良渚古城和茅山这些遗址,完整对应到都、邑、聚的3个层级,从而完善对良渚社会组织形态的认识。”王宁远认为,从体系完整性来说,余杭是国内此阶段唯一的地点,那就是迄今考古发现中华文明起源最早的典型性的完整样本。

  根据规划,玉架山遗址公园保护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200亩,建设项目内容有遗址现场保护及复原展示区、出土文物陈列展示馆、省市区三级文物科技保护研究基地等。

  “像玉架山遗址如此完整的史前村庄可遇不可求,非常难找到的。”刘斌说,余杭区委、区政府、余杭经济开发区领导富有远见和魄力,具有着强烈的文化保护意识,决定花大力气将玉架山遗址保护下来,“我内心真的感觉到很高兴”。

  刘斌说,文化遗址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像长城、秦始皇陵等大遗址一样,良渚文化大遗址是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真实见证,也是我们发展经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保护重要的古遗址对于保护历史、彰显人文、创造未来、造福人民的作用越来越显现。保护好包括玉架山遗址在内的良渚文化大遗址,这是余杭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而嘉兴、湖州等其他周边地区很多文化遗址都被夷为平地,再也找不到文化遗址和景象了,“余杭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潜力很大”。

  刘斌说,要保护好文化遗址,充分的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良渚文化大遗址实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要像兵马俑等大遗址一样变成全球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玉架山遗址公园作为良渚申遗的重要补充,有助于良渚申遗工作的顺利进行;玉架山遗址公园与超山风景名胜区、塘栖古镇等旅游资源连接起来,将成为良渚文化国家大遗址公园附近的一个亮点,有助于推动余杭东部地区文化、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刘斌认为,余杭经济开发区一带居民密集、工厂林立,本身缺少文化公园和大型绿地,在这里实施玉架山遗址保护建设项目,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教育、休闲环境,将提升整个余杭经济开发区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助推开发区向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经济园区转变。

  和世界各国文化遗址公园一样,玉架山遗址公园大致上可以分为现场展示和展馆展陈两大部分,通过挖掘玉架山遗址及周边同一时期遗址的文化内涵,提炼历史人文,复原展示文化遗址,并结合现代展陈手段,建立专业的史前遗址博物馆,发挥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让公众更好地理解中华5000年文明史。这与反映整个余杭人文历史的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余杭博物馆)、展示良渚古国都城为主的良渚博物院等形成呼应,对于提升整个余杭文化名区建设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刘斌说,考古工作是一个不断发掘、不断累积的过程,出土器物也随之不断增多。目前,保护玉架山遗址的硬件条件不足,文物管理用房等相关设施落后,大量的出土器物难以储藏,考古科研也缺乏场所,已不足以满足日常存放文物、修复整理等需要,更无法与公众见面而成为束之高阁的古董,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实施玉架山遗址保护建设项目,并设立考古工作站,对于持续开展余杭整个区域的考古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之前,茅山遗址没有完整保下来,直到现在,所有考古学家还是耿耿于怀、痛心不已。因为茅山遗址是一个带有稻田作业区的完整结构的基层聚落,迄今也没第二个。本来如果留下来,余杭就有了从都、邑到聚3个级别的代表聚落,都是全国唯一的。”王宁远补充说,玉架山遗址绝不单单是一个遗址公园的意义,不仅仅是出土多少墓葬、多少玉器的层面。中国考古学已经走过了物质文化史研究的阶段,进入到社会发展史的更高研究层面。随着考古研究的持续,未来玉架山遗址的学术价值必将得以公认,将以良渚古国次级聚落的典型样本,在中国文明史研究上留下它的名字。

  “总之,玉架山遗址很重要,余杭真是牛逼大了,从都、邑、聚,样本都全了……这个遗址能整体保存,除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努力外,还要为余杭当地政府点赞!未来的研究将为我们揭示出更丰富和立体的良渚世界。”


上一篇: 2023年卖得最好的10款SUV Model Y排第一 RAV4荣放第十
下一篇: 我国路面机械网新闻中心